2.28.2006

演唱,會感動(續)

覺得很對不起自己,因為看完演唱會當夜,已經很想勁想寫blog,記錄當刻最激烈感覺.可惜電腦壞事,唯有寄望下一朝早.又可惜,接連幾日都工私兩忙,連病也惡化起來,記錄心情,唯有等待到此刻! 要令自己感覺無限伸展,只有不斷重溫shirley的歌聲,借此保留最多的激情!很安慰自己即時買下的關淑怡3合1精選.年度最抵買大碟! 3精選碟+1隻精中之精mtv dvd 都係$98(信和價)!找不到任何理由不買!
**p.s.:想借來燒的朋友們,唔駛只意啦,咁平都唔肯買的話,不如你唔好聽吧啦! 真的很想跟人分享這種感覺.很意外亦很奇怪,在於我,看演唱會已經不是什麼新奇事,就連朋友怡都驚訝,我何以有這個激動流淚的反應! 大家都會第一時間大叫:駛唔駛丫?? 我會答:駛呀!
我非常高興,因為關淑怡令我感受到外國樂迷的感覺!你有看過外國那些演唱會的人的反應嗎?他們會大叫,會跳舞亦會跟著唱.這些香港演唱會都常做的.就只是"流淚",從沒有看到過!為何外國歌迷看演唱會會瘋狂到流淚? 我想我明白了. 原因是難得! 香港歌手,3,4個月就開一次演唱會,一開又是5,6場.再不就是上電視演唱,不是東華就是仁濟.一位歌手出道5年就已經有5,6次演唱會.那有難得之感呢?外國嗎?等了3數年都未必可以等到偶像的live演唱,甚至有的是一碟難再的,當看到真人在眼前時,又如何能夠以平靜的心去觀賞演出呢?這是一種又興奮又悲傷的感覺.可能自此就沒有下次的機會,所以更加珍惜高叫狂歡! 對,就是這種感覺.幸運地竟然能在香港的演唱會中感到!

本來想再看最後一場的,可惜事忙未能出席,就這樣的帶來更大的遺憾!最後一場的觀眾最投入,而且歌亦最多,當然,最殺人的是當晚嘉賓:黃耀明!明哥啊~~竟然是他,我早有預感他會來幫手的.天啊!我為自己的不堅持而後悔莫及!天殺的! 明哥+shirley,是何等攝人?是何等份量?又是何等罕有的配搭啊?

明哥,你可以請shirley到你的電擊音樂會當嘉賓嗎?再一次發放神奇的迷魂魔力吧!唔該丫!

萬福馬莉亞,啊門!

2.24.2006

演唱,會感動


有試過被演唱會感動流淚嗎?

我有.就在昨夜.

說她沒有練歌,

說她沒有採排,

說她將會走場.

但我實在地被她觸動了

shirley,等你實在太久.


2.22.2006

又來又來..

今天報章刊載:職 訓 局 加 推 兩 年 制 文 憑 課 ,編 劇 高 級 班 大 導 演 任 教
又來又來,又是電影的課程啊!有關方面好像想不到有什麼課程適合年青人似的,近年不斷在不同場所推出一些以"創意工業"為名號的課程,好像香港的電影電視界是第一大行業似的.登入相關的網站,你會發現排山倒海的創意課程:例如: 廣播員訓練班;視像剪接訓練班;攝影訓練班;導演訓練和現在的這個編劇訓練.一看到這種創意訓練課程,第一件事是想問:香港業界有容人之量嗎?如果香港電影或創意工業好像美國電子科技行業(夕谷)一樣,連政府都落手協助發展的地位,那就多多課程都可行了.為主力發展的工業培育人才,亦是為自己增加競爭力.不過很可惜,香港電影界並沒有這樣的地位,由每年500套電影出產,到現在的200套不到.你可以想像得到當中的情況.說實話,電影圈是一個圈子,想得灰的,是很依靠關係的.能否跑出,視乎個人人際網絡的伸展.雖說現在電影圈看來"求才若渴",老說什麼青黃不接,老說要發掘新人.就連演藝人親自組織的幕後培訓課程,都已經舉辦了數年了,但,這些人在那?這陣子的電影班底,都依舊如是的.因為商業,因為信心.很多原因令到由類似課程出來的學生缺乏機會.又或是出來的學生被當成義工學生. (對不起,我總是向壞處看的!)

我常想,美名為編劇班,實只為看來沒出路的學生們提供一個避風塘.(對不起,我又向壞處看了!)可否轉過別的角度來說,所謂編劇,是意念的記錄,是意念的表達,但一切都是來自意念. 意念又來自生活,來自觀察. 有沒有一科課目,叫人留意自己的生活的? 留意來自生活中所產生的感覺? 如果可以多點觀察生活,多點用腦去分析,思考,判斷,"創意"很自然的就會走出來.
還有一點,就是人際關係的訓練,剛才都提過,圈子需要更多的人際網絡,這並不只在於電影圈,是在於所有行業,人緣好的,做什麼都能事半功倍.可以開一類課程叫提升人際關係嗎? 或是叫做:如何做人的,也相當合用啊.

如果每天都只帶上耳塞,眼睛則放在一個5吋不到的平幕上,腦內放的只有用粒子呈現的世界,任由一切隨風流走.連用口說話也不太需要的時候,即使有李白教你作詩念詞,都不會令你得到任何東西的.

香港真的很需要大家有創意,每個行業都極需要新,需要不同的意念來維持.並不是單單一個影視圈需要這樣的人才.為何政府沒有一些課程,去鼓勵,去培育香港人的腦筋發展?或叫港人感受生活? 將腦筋發展及感受生活課程引入中,小學課程,會為香港將來帶來新氣嗎? 你看,人際關係+認識生活兩個主題都好像比編劇來得更實用,更急切.對人的影響力更大.與其是避風港課程,何解不借此機會讓學生學些更會影響人生的課程?不過,我又要問,生活與人際關係課程,不是應該從小學起的嗎?不會更需要長時間來實習的嗎?

原來說穿了,問題又是在................唉!算吧.又是那怡話,連自己都覺得老套起來.

2.20.2006

都是貪,嗔,痴的禍

好奇心,了結一個人的人格;
貪戀心,了結一個人的誠信;
枉痴心,了結一個人的自我.

相愛真的是很難,要排除一切誘惑,一切懷疑,一切障礙.
相愛難於上青天;
但就是因為難,遇上了才是真愛.
一旦存在試探,所謂的真愛,都只是日落黃花.

"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;愛是不嫉妒;愛是不自誇,不張狂 ... 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. 愛是永不止息。"

你看,"愛"是多麼困難的一個境界!
朋友啊,不用太傷心,你所失去的,根本不是真愛!

在陽光下,
吸一口大氣,
待最後一滴眼淚跟烏氣一同流走,
就是你該回來的時候,
沒多久,
你,依然是你!
請,
相信自己!

振作,老睥!
就將這一天送給你!

2.18.2006

大學女生=嫁唔出???

今天看了報紙,很嚇人的,可能是自己身份的警覺性關係吧.
報導的開始是這樣的:
俗 語 說 「 好 女 唔 憂 嫁 」 , 時 下 女 性 的 社 會 地 位 及 收 入 逐 步 提 高 之 際 , 她 們 卻 高 喊 「 吾 」 憂 嫁 。 一 項 針 對 大 學 女 生 的 調 查 顯 示 , 近 半 受 訪 者 指 港 男 的 質 素 欠 佳 ; 三 成 半 受 訪 女 大 學 生 更 表 示 擔 心 找 不 到 合 適 結 婚 對 象 而 要 孤 獨 終 老

愈看內文愈覺恐怖,不是為了自己真的會憂嫁,而是內文所轉述的訪問令人擔憂!不斷問:大學生們真的是這樣嗎?當中充滿了性別模式的問題,又充滿了階級觀念的問題.一切都好像很理性,但偏偏卻發生在一個只有感性的問題-愛情身上.又要問:愛情真的是這樣嗎?
例如:中 大 新 聞 與 傳 播 學 院 碩 士 生 Victoria , 認 為 男 友 的 學 歷 至 少 要 與 她 相 等 , 「 我 希 望 男 友 談 吐 得 體 , 而 我 覺 得 學 歷 會 影 響 一 個 人 的 談 吐 風 範 。 」
Victoria小姐,如果你真的認為時下的人因為讀多幾年書就會變得談 吐 得 體 的話,對不起,你真的辜負了多年來的父母親教育,學歷不會令人變得體,只會令人更懂得包裝自己,懂得向外表現自己.碩士生也未免太過天真!

又例如:中 大 計 量 財 務 學 系 一 年 級 一 名 男 生 說 : 「 我 唔 會 接 受 妻 子 薪 金 比 我 高 。 」
嚴重的性別歧視.可能因為讀計數的,眼內就只有錢.薪金代表了什麼?為什麼總要女性低一點才心足.心理病.你真是天真得要命.這個男生,相信就是上面Victoria口中所說的, 學 歷 會 影 響 一 個 人 的 談 吐 風 範的人吧!

你看,荒謬得要心要命.膚淺得無頭無腦.讀書太多,讀壞了.記得陳立教授說過,愛情是沒得衡量,沒得比較的,一有條件的加入,就是一種數學,而非愛情.愛情世界內,是不容許條件的交換的!

算吧算吧,還是找個森山野人好.起碼沒了那些謬論及愚見.

2.17.2006

回來,好嗎?


從04年八月至今,因為遺失了解碼號而失去了記憶記錄;
記憶,一直被封閉著.
就在06年二月的今,得回解碼號時,卻失去了繼續的意欲及.....勇氣.
回來,好嗎?